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工运理论 >> 正文
浅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结构性作用发挥
点击数: 录入时间:13-03-08 10:30:26
李红芳
 
摘要: 本文在分析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构思一体化发展,以推动发挥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的结构性作用。
 
关键词: 工会,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品牌化,结构性作用 。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伟大实践中,一些地方、产业及企业工会解放思想,科学思维,开拓创新,有效探索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品牌化的发展,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品牌化目前只是一种单项的实践活动,而未上升到工会工作通项进行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使结构性促进力量不足,效果不凸显。本文在分析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构思一体化发展,以推动发挥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的结构性作用。
 
一、工会工作社会化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工会十四大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多变,职工队伍的内部构成、价值观念、就业方式、利益诉求等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在宏观环境渐进演变中工会主动迎接挑战,以科学理论为指南,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开拓创新,使工会工作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保持正确的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5 年 7月,全总第十四届六次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 2006年 12月,在全总十四届十一次主席团会议上,提出“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和“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 2008年 10月召开的工会十五大,肯定工会十四大以来工会理论的创新成果,完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理论,架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理论体系。对于指导新世纪新阶段的工会维权工作,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权益,推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平衡相一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要求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由此可见,当前发展形势使工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就是把工会建设成为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发挥主力军作用的群众组织,激发职工群众的创造活力,共同推动科学发展;组织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维护职工主体地位;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职工头脑,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促进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密切党同职工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凝聚农民工等工人阶级新生力量,保持职工队伍团结统一,成为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和我国职工权益的重要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实现工会的新发展。工会工作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工作重心下移,尽力贴近职工群众,针对当前存在的劳动关系主要矛盾,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抓住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三个关键环节,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进一步完善推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建设,形成党和政府主导、工会运作的社会化维权格局。 这就要 工会工作坚持科学的发展,改革、创新工会组织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激发工会组织活力,干部向社会招聘,工作走社会化的路子,扎扎实实的提高工会工作实效。
工会工作社会化与工会本质属性紧密相连,不过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使工会参与社会活动时行使权力与承担义务的要求更加迫切更加明确,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第一、社会化有利于工会工作纵深发展。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使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工会履行基本职责难度越来越大;工会工作对象和范围出现了新变化和特点,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大批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新兴产业职工源源不断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这部分职工有着流动性和分散性大的特点,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变,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是工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完善组织体制,改进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等一系列的问题。现实迫切要求工会工作能主动地融入社会,加速社会化进程,把工会工作领域向各个社会层次、各种新兴组织延伸,才能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程度地把工会工作做到职工群众当中去。
第二、社会化有益于工会工作横向协同发展。工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党的领导、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做好工会工作的前提。工会工作要走出工会自我循环的封闭圈子,拓宽社会化工会工作的视野是必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工作,仅靠工会自身难以有大作为,找准工会的定位,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使工会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社会角色,扬自身优势,借助社会各种资源是工会工作面向群众、面向社会、面向基层不断地进行开拓。
 
二、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基本内涵与思考
 
工会工作社会化是指工会把活动空间向社会领域拓展、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办工会的一种双向互动过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必然选择。简单来说就是开门办会,工会要走出 “内循环”、“小循环”, 通过更深入的社会参与,取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为工会工作创造更有利的社会环境。
(一) 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1 工会维权方式的社会化,即借助社会力量维权,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方面劳动法律环境的逐步完善,职工维权意识提高,侵害职工权益现象日趋复杂,劳动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企业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非公企业数量已远远超过国有集体企业。工会无法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维权,难以靠一己之力独自承担日益繁重的维权任务,就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格局。
2 工会活动领域的社会化,即把活动领域向社会拓展,主动参与社会利益关系协调。工会在微观层面做好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同时,宏观层面拓展社会活动领域,对涉及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表达职工意愿和工会主张,突破个体维权的局限,重视代表和维护较大范围的职工群体的利益,能动参与协调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
3 工会自身建设的社会化,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参与社会活动的要求,强化工会自身建设,转变工作方式,培养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其一,利用大众传媒等广泛宣传工会,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工会的性质、职能和作用,扩大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提升工会组织的社会形象。其二,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扩大工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其三,建立职业化工会干部队伍,有效提高工会工作者社会参与、社会对话的能力、社会运作的能力,增强参与和从事社会工作的质量,以取得实际效果
(二)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
新世纪初,义乌、大连、沈阳、上海等工会对社会化进行了探索性实践。 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对义乌市工会维权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完善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很有必要。要总结经验,不断强化职能,更好的为职工服务。” 2005年 9月 15日,全总在义乌市召开全国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王兆国在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要有效整合工会内外资源,逐步形成社会化维权格局。 2005年 12月 10日,王兆国同志在全总十四届七次主席团(扩大)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坚持社会的维权方式,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重视、社会支持、职工参与、工会运作的维权格局。于是各级工会从多个层面、多个方位、多个渠道进行社会化的实践,主要是在树立开门办会理念,广泛借助社会资源,以扩大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立足源头维权,建立社会化维护机制,增强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权益的能力;完善多层次的社会化维权长效机制,为推动工会工作社会化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夯实基础,把工会组建工作自觉纳入党建工作格局;强化工会能力建设,探索工会干部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在维护职工权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的内在关系及结构
 
实践证明,社会化是工会工作的发展趋势,但现实中作用发挥不够。这是因为受到工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队伍建设相对欠缺的影响,促进力量不足。
(一)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变动因素
1 、工会工作职业化。近些年,各级工会从全局性、战略性高度来加强自身建设,改进活动方式方法,加快工会工作职业化建设。尤其是基层工会,如乡镇街道工会、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或区域性、行业性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工会、工会联合会等,通过社会招聘积极引进懂经济、懂法律、懂政策、懂谈判、懂管理的专业人才,充实基层工会力量,提高工会社会化维权能力,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一是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使人事权掌握在上级总工会手中,体现出党管干部的原则,保证了基层工会干部向上级总工会负责,从而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二是推行工会干部职业化,实行社会化招聘、派遣式用人,使工会干部摆脱企业劳动关系的束缚,与企业老板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解决了工会主席受制于雇主不敢维权的问题。三是职业化工会干部熟悉工会业务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专业化的知识和能力,专心、专业、专职、专责地发挥出工会应有的作用。四是职业化工会干部成为推动基层工会“公转”和“自转”的重要力量,避免“空壳”工会的现象,有力的提升了基层工会活力。所以,职业化为工会社会参与、社会对话、社会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地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
2 、工会工作的品牌化。改革开放以来,工会工作始终紧跟时代发展、勇于创新,逐步建立起来的“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困难职工帮扶”等知名品牌,有效地把工会各项职能以“品牌”的形式展现出来,成为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基础力量。品牌推进了工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增强了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扩张力,影响力与扩张力的产生是能够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需求。工会组织作为特定社会阶层的情感依托,工作品牌传播人文关怀,困难职工群体在需要经济帮助的同时,也需要强大的精神依靠,需要尊重和理解。工会组织帮扶工作形成的送温暖工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金秋助学等活动品牌,使工会组织和困难职工群体息息相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对他们的生活境遇给予理解和帮助,积极引导困难职工勇敢地面对生活与工作,让职工在工会组织的关爱中真正有归属感和依靠感。另为,工会工作品牌具有凝聚、培育和激励广大职工群体的社会作用,以广大职工为主体开展的建功十一五、工人先锋号、职工书屋、职工素质工程、女职工建功立业工程、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引导职工健康成长,激发职工潜能,展现当代职工的风采,实实在在为职工能够体面劳动添砖加瓦,增强职工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的内在关系及结构
工会工作职业化和品牌化是促进社会化发展的因素,会产生推动力,可是,工会工作职业化和品牌化正在发展状态,不确定因素很多,对于工会工作社会化而言只是促进的变动因素,不过也能说明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和结构,结合我国工会工作发展轨迹,进行基本形态或结构的实证分析。任何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人,没有工会干部的品牌化过程中工会工作社会化形态,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计划经济时期,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国有、集体企业几乎都有专职工会干部,品牌建设无意识或不能为,这是特殊年代的职业化过程中工会工作社会化形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劳动法律制度正在建设中,劳动关系若有若无,国有、集体企业广泛改制,非公企业生机勃勃,发生撤并工会现象,基层工会专职工会干部减少,上级领导机关工会紧跟时代发展,建构了帮扶工作品牌、平台和载体品牌、安全生产品牌、维权工作品牌线、和谐社会品牌等,尽力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这是非常时期的品牌化过程中工会工作社会化形态。新世纪初到现在,劳动法律制度基本形成,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工作量大难度高,各级工会就对工会工作品牌化经营、市场化操作、社会化运作方式,在实践中反复锤炼,精益求精,以形成能够适应工作发展要求的载体,同时加快工会工作职业化建设的速度,这是职业化与品牌化不平衡发展中的工会工作社会化形态。未来的发展,将会是职业化与品牌化均衡发展的工会工作社会化形态。综合上述,工会工作社会化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工会工作发展的趋势,职业化和品牌化是促进性的变动因素,直接影响着工会工作社会化的效率,而且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贯穿于工会发展之中是工作的通项。
四、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在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结构性作用的发挥。
工会工作社会化是发展趋势,而职业化和品牌化是促进性的变动因素,并且存在一定的形态或结构,发挥结构作用就能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产生强大的动力。
1 、科学定位。工会工作社会化是发展趋势,因此,在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必须高度重视工会工作社会化建设,始终把工会工作社会化建设置于动态管理中。站在工会全局和战略高度,把职业化和品牌化作为提升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基础力量,把结构性作用的发挥作为事关工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来抓,依靠职业化和品牌化的优势来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发展,最终通过工会工作社会化,实现新时期工会工作总体目标。
2 、结构完整。职业化和品牌化是促进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变动因素,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否则,缺失任何一个促进因素,结构不够完整,产生“跛脚鸭”的形态,作用发挥会受到很大限制。为此,工会工作社会化只有建立明确的目标,才能指导或引导职业化与品牌化的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结构性作用;工会工作社会化也只有在职业化和品牌化的推动下,才能保证正确的前行方向,有效发挥出结构性作用,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稳步 前进。
3 、一体化发展。 工会工作社会化在各地情况不同,基础条件和发展有别,各地工会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调整工作方向,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对工会工作社会化、职业化、品牌化单项的实践活动进行理性思考,走出工会工作社会化的局限。从而,及早上升到工会工作通项进行一体化的实践,使社会化、职业化、品牌化之间相互配置、相互促进和相互平衡,释放出结构性促进力量,能动发挥社会化、职业化和品牌化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中的结构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工会十五大工作报告 2008年《中国工运》第 11期
2、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工会干部职业化2008年沈琴琴,等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第 5期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创广东特色工会工作新路子的研究 陈宗文,等 《工运研究》 2007年 第 1期
4、工会工作职业化的一个分析框架 2008年郭宇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第 5期
链接导航:
 
中华全国总工会 | 黑龙江省总工会 | 哈尔滨 | 齐齐哈尔 | 牡丹江 | 佳木斯 | 大庆 | 鸡西 | 双鸭山 | 伊春 | 七台河 | 鹤岗 | 黑河 | 绥化 | 大兴安岭 |

 

365bet在线 ---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464-8270408

Copyright 2012 http //www.cxtzsh.com.